她在家庭农场里显身手 什么是家庭农场? 说起家庭农场,它是一种来源于欧美的舶来品,其主要劳动力基本为家庭成员,以农产品销售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个词的正式提出,是在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模式已成为种养大户的升级版。为了具体感受一个它的经营氛围,小编走进了位于泡崖乡的瓦房店市华敏家庭农场。 规模“局势”的家庭农场 华敏家庭农场经营的种类不少,规模也挺够“局势”。现有17栋钢筋骨架的温室大棚,栽植着葡萄、樱桃等作物,其中年产7.5万公斤反季桃子的温室大棚占5栋;还有年出栏千头肥猪和仔猪的养猪场,占地面积为多亩的绿化苗木繁育基地;经营范围分布在泡崖乡五间房和闫屯2个村。 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今年三十八岁的于希敏,说话嘎巴溜脆,走路风风火火。你别看她年纪不大,但却是农场里的“掌门人”。她生于阎店乡,曾伴随黄土地度过了18年的时光,后随家迁到瓦房店闹市区,22岁时在抱龙山庄开了家女性美容院,虽然吃喝不愁,但骨子里却与黄土地有着一种掰不开的依恋情结。年,她来到长兴岛租了亩地,开始培育强硕68的玉米新品种,当年就获利20多万元,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最体面职业” 这样的日子转眼间迈进年春天的门坎,于希敏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报道,从中看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商机,把创业的目光瞄向了家庭农场,“我的丈夫是泡崖乡五间房村人,当时在市内开出租车,其实在我们心中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农民情结。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心中觉得回馈土地和乡亲的时候到了。于是,我说服丈夫放弃了开出租车的营生,与他一起回到五间房村,以每亩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注册起瓦房店市华敏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通过角色的转换,进入到这个有奔头的产业。尽管一天到晚忙活得团团转,但我觉得这是有生以来从事的最体面职业。” 反季桃子效益好 阳春三月,咋暖还寒。当我们走进华敏家庭农场温室大棚时,却见一簇簇粉红色的桃花刚刚谢幕,伸展自如的树枝已长出圆圆的颗粒,绿叶滋润着空气馥郁而清新。“这里的钢架结构的大棚共有5栋,每栋占地面积4.5亩,栽植的是中油4号品种。年春季把它们移植到棚里,二年结果,第三年就达到丰产,产量在7.5万公斤左右,去掉成本能净剩30万元。”唠起大棚桃子的栽培技术,于希敏犹如专家似地侃侃而谈起来,“棚桃开花期间的温度要控制在18至22度,坐果时的温度在25度左右就行。它在5月20日前后上市,能离离拉拉卖到6月中旬。当时的露地桃还没下来,正好打了一个空档期的时间差,每公斤红桃的批发价能卖到7元,而套袋变成黄色的桃子却卖到20元,虽然费时又费力,但是价格高,数着厚厚的票子心里也舒畅。俗话说,庄稼全靠肥当家,要调整好土壤与粪肥的关系,选择正确的肥料很重要。我家有个养猪场,但我们从来不用那里的粪肥。因为生粪下地是瞎胡闹,如果不经过发酵里面含有很多病原菌,离树近会烧根,给树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我家桃树用的是菌肥,每包上百元,一个棚施包,今年还外加经过发酵的羊粪,复合肥用的量很少。肥料要用心去选,一个菌种的品牌不能连续用。做一个新型农民要与当代科技接轨,生产无公害产品不是很难,在可比情况下也是追求效益的一种作业方式。我家的棚里桃子可以说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质好价优根本不愁卖。每到收获季节到来时,客户拿着订单来收货,车来车往地很热闹,产品畅销到北京、上海、内蒙古、广州等省市自治区。” 年出栏千头猪的养猪场 从华敏农场温室棚区走出来,我们在于希敏的引领下驱车来到她家的养猪场,从里面走出一位系着围裙的老年人。于希敏介绍说,这是她的婆婆,由于自己的活儿多,猪场只好交给她和公公去打理。“圈里还有20多头肥猪,眼时本该出栏,但行情不好,还得养活几天。50公斤左右的半大个的猪也有50多头,估计在五一前后可出栏。饲养的母猪只剩下25头,里面铺着电热板、亮着灯光的‘育婴’室里,躺着多头猪崽。”当问起一些想了解的事情,她也就不太清楚,小编只好拨通了她老伴的电话,从中得知那里饲养的母猪是从北京进的二代法系大白,种猪是美系和台系品种,杂交后产下瘦肉型三元商品猪,其特点是身条长,长的速度快,平均5个半月就可出栏。高峰时的母猪达到50多头,每年出栏的肥猪和卖的猪崽累计能达到上千头。但近年来的商品猪市场滑坡,每公斤毛猪售价在10元左右,除去饲料和人工还赔钱,只好忍痛挑了一些母猪,产下的猪崽每头能卖到多元,多少也能挣几个。尽管这样,还是预留下20多头后备母猪,待行情好起来,不愁没猪卖。 苗木基地“绿色银行” 出了养猪场,驱车三转两转就走进华敏农场绿化苗木繁育基地。站在田间作业道放眼望去,虽然培育的苗木还没长出绿芽,但人勤春来早,修剪树冠的人们正在忙个不停。我们信步走到年过七旬的乔春山老汉身旁,随意与他唠了起来。乔春山边剪枝边应对小编的讯问,“这种树的学名叫做榆叶梅,先把桂冠剪成球型,过几天就会开出粉色的花,打眼望去粉嘟嘟一片,要多好看有多好看。你问我们一天挣多少钱?在这里干活挣的是钟点工,一个小时12元,离离拉拉地常年都有活干,我这么大岁数啦,到别处打工没人要,在这里守家在地一年差不多能挣个2万元,吃穿不愁累不着,这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说到这里,于希敏接上话茬:“这儿占地面积多亩,栽植着紫叶矮樱红叶等绿化苗木20多个品种,总量达到30多万株。”说着,她指着眼前的几株苗木,“这是京梅,先开花后长叶。那是金叶复叶槭,长的是黄叶,树干有6公分粗,每株能卖到元。这片苗木基地是我们农场的‘绿色银行’,培育的优质苗木越多,得到的经济回报就会越大。” 当小编问到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时,于希敏喜笑颜开地坦率说,现在正在搞规划,准备以家庭农场为主体,打造出水上垂钓、采摘观光、盆景创作等六大休闲旅游版块,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之路。 文字:王曙光宋津 摄影:刘胜斌 万众一心开拓进取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向前进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长按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