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音乐电影《郎在对面唱山歌》的人,无不对陕西省安康市属下的一个县充满了前去一游的畅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紫阳县。很多外地人提到这个县名,会误以为这是某个领导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其实,这个县的名字来自于一位道教创始人,而且这个地方的特产——富硒茶,可谓天下最好的富硒茶,没有之一。 好了,言归正传,请跟小编一起看看,这个紫阳县究竟有什么宝贝货色。 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四川省城口县、万源县,北为汉阴县。介于东经°06—°43′,北纬32°08—32°49′之间,总面积平方千米,地图呈枫叶状。北距省会西安千米,东距安康市区50千米。 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得名。截至年,紫阳县下辖21个镇,总人口28.万人。实现生产总值74.5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紫阳县地图 紫阳县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文化融合性强、包容性大、积淀深厚,形成了以紫阳贡茶、中国名茶之乡为代表的茶文化;以中国道教南派发祥地仙人洞(真人宫)、擂鼓台、盘龙观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紫阳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富硒绿色产品为代表的富硒文化;以紫阳蒸盆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转弯宴席、民间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芭蕉口安康老地委机关旧址、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民间社火、跳端公、紫阳道场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芭蕉口显钟沟口志留系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弓笔石文化;以瓦板岩建材及其雕刻工艺为代表的板石文化;以紫阳风物传说为代表的故事文化;以剪纸、竹编草编、根雕、土陶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瓦房店会馆群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汉王城、白马石、东明庵为代表的遗址文化等独具特色、脉络清晰的紫阳文化旅游体系。 特色文化紫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阳民歌已发现曲目总数已达首,编印成册的有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种。由于积蕴深厚、传唱广泛,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乡民对歌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一种具有浓郁陕南地方色彩的民间歌曲。紫阳位于陕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紫阳民歌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其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价值。紫阳民歌的传承直接依托于各种民俗活动,反映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紫阳民歌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风景名胜1.仙人洞 仙人洞真人宫景区位于紫阳县城南岸,是距县城最近的旅游景点。面积公顷,纵深4千米,景区内植被丰富,气候宜人,有几百种亚热带植物,是安康地区最大的植物基因库。 仙人洞是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修炼之处,因张平叔号紫阳,紫阳县名由此而来。张平叔生活在北宋年间,原是浙江一名县令,因一句玩笑使其奴坤自尽,悔恨不已,被判充军,后遇道人点化人道,云游至此,见此处山高林密,水流潺潺,实为修炼佳地,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著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艺术著作,奠定了南派道教的理论基础,开现代内功之先河,人称紫阳真人,正式恢复道教活动经省宗教局批准,修建了真人宫。 仙人洞真人宫景区 2.擂鼓台自然风景区 被誉为“陕南小武当”,是陕南著名道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擂鼓台风景区北瞰月河川道,南临汉江谷地,既有峻岭峡谷,又有高山阶地,既有尖峭嶙峋的干仞绝壁,又有姿态万千的山间溪流。主峰海拔米,海拔米以上的山峰,山寨28座,山顶有真武上殿,山腰为下殿,中有“关南第一峰”题额。 关南第一峰 3.任河漂流 汉江最大的支流——任河,谷狭滩险,修建了漂流旅游项目。 任河漂流从高滩出发顺河漂流而下至权河,全程15千米,有大小险滩36个,任河水道水流有急有缓,水势有惊无险,两岸群山连绵起伏。 漂流 4.特色小吃 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喜食大米,但因稻田不多,常年以年谷、洋芋、红苕为主,豆类辅之。其口味,川味中的“酸、麻、辣”俱全,又兼有闽粤的甜腻。传统小吃以大米、糯米、包谷、豆类为主,如米浆馍、油糍、糍粑、洋糖饺子、豌豆饼、荠面巴、浆巴馍、包谷花糖等,城镇兼有麻花、油条、花卷、包子、椒盐饼子、酥炕炕等面粉制成品。又因出产芝麻,喜食芝麻饼、芝麻糖。豆类食品最多,有豆腐、豆腐脑、豆油皮子、豆腐干、菜豆腐、豆腐乳(素称“红豆腐”或霉豆腐),皮豇豆、豆瓣酱等。而最具有紫阳地方特色的则是除夕夜合家欢聚时方能见到的紫阳传统大菜——蒸盆子。 油糍: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浆巴馍:系桐叶包裹包谷浆和新麦面蒸就而成,其味微酥带甜又有桐叶的清香。 水煎包子:用和好的面团包裹萝卜、粉条、肉丁及各类香料,水蒸油煎而成,外脆内软,口味独特。 洋糖饺子:将蒸熟的糍粑在油锅里微炸,再滚以燕麦、冰糖、花生、核桃掺和而成的拌面,其色泽金黄透亮,油而不腻。 椒盐饼子:将涂拌了花椒、盐、油汁的面块撮成条状,左右扭动挤压成饼,外炕内烤而成,其形整齐圆旋,其味脆麻可口。 酥炕炕: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地方特产1.紫阳富硒茶 紫阳是中国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 特定品质:紫阳富硒茶,是出产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紫阳县境内天然富硒区,具有特种保健功效的高级饮品。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特种保健功效优质绿茶。 紫阳富硒茶 2.紫阳金钱橘 紫阳自古有“橘乡”之称。早在唐代,今紫阳海拔米以下的汉江及任河流域已有大面积柑橘种植,尤以金钱桔最为名贵。金钱桔皮红似火,瓤嫩肉满,汁水丰盈,酸甜适度,品味无穷,深受宫廷官吏的喜爱,因此被唐朝列为贡品,至今仍为陕西桔中珍品,汉王城的皱皮柑由于注重品种改良,科学种植,规模生产,已成为紫阳柑桔又一品牌。 紫阳金钱橘 安康出发 本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