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部实施“十三五”规划系列报道(二十四) “医联体”爱心接力“紫宝宝”转危为安 ——一个复杂先心病、罕见危重型新生宝宝的救治大接力 四月中旬的滨城处处繁花,生机盎然。瓦房店市的一个家庭满心欢喜地准备迎接家中二孩男宝的降临,然而就在孩子生后不久,医生就发现宝宝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也不到70%,成了一个可怕的“紫宝宝”! 于是作为辽东半岛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一场爱心接力至此迅速展开…… 接力棒之院际转运中心、NICU接到危重患儿急救电话,“医联体”爱心接力迅速启动 医院院际转运中心接到来自“辽东半岛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救急电话后,立即启动急救转运系统。很快将已经上了呼吸机危在旦夕的“紫宝宝”安全转运到儿医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床旁超声医生立即进一步检查,发现患儿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 接力棒之心脏中心接过接力棒,复杂先心病、罕见危重型被确诊 爱心接力棒随即传到了儿医心脏中心团队的手中。文平主任立即部署监护组协助调整用药,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外科组协助最短时间做了影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组织团队医护紧急讨论。 面对病情,大家的心都沉了下来,这个“紫宝宝”生后仅有十几小时,体重也只有3.4公斤,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已经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而心下型则是非常罕见的危重型,发病率仅占婴幼儿心脏病的0.1%。 “紫宝宝”当时的症状在孩子双肺氧合的新鲜血液直接通过异常血管到肝脏转了一圈又回到肺里,不能供给全身,仅仅通过心脏两个自然孔道(卵圆孔和动脉导管)给身体提供极少量的含氧血液维持生存,而这两个自然孔道极易自然关闭,加上血液在肝脏里受阻,造成大量血液滞留在双肺里,并发肺动脉高压,孩子生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就已经出现严重缺氧酸中毒,心肺功能衰竭,如不急诊手术,死亡率极高。 而给这种奄奄一息的孩子做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解决复杂的心脏畸形,风险极大,好在医院,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在24小时内实现安全转运,并快速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一线生机。 接力棒之心脏中心、麻醉科、手术室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手术让宝宝由紫变粉 台上医护的精湛医术与精准配合 时间就是生命,文主任果断下达了急诊手术的指令,团队成员迅速行动,爱心接力进入手术室。麻醉体外循环护理组迅速做好了准备工作,十分钟左右就完成纤细的桡动脉、颈内静脉置管,完成麻醉备好体外循环。 宝宝薄薄的皮肤吹弹可破,稚嫩的组织像豆腐一样脆弱。但凭借着多年来完成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手术的丰富经验,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医生们用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解剖功底,克服了种种困难,在鸽子蛋大小的心脏上用发丝般的针线完美矫治了肺静脉异位引流。经过了四个小时看似短暂但却漫长的手术,宝宝小小的心脏恢复了跳动,而且越跳越有力量。这时候,生命力顽强的“紫宝宝”慢慢地变成了“粉宝宝”,手术成功了! 体外循环的默契配合 接力棒之CICU医护的日夜看护,“粉宝宝”顺利出院,迎来春天 CICU的护士们日夜不停地监护着宝宝的情况 爱心接力在心脏中心监护室(CICU)继续传递着。在医护们的日夜看护下,宝宝顺利度过了二次关胸、顺利撤离了呼吸机,又顺利转出了监护室回到父母的怀抱。经过术后复查心肺功能已经恢复正常,已经顺利出院了,父母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至此,一场爱心急救大接力,在宝宝的顺利出院下告捷。 医护在为宝宝出院前做准备 辽东半岛儿科医联体,爱心接力永不停歇 今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多项医改措施,号召成立医疗联合体,医院实现分级诊疗,服务基层,医院是辽东半岛最医院,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医院牵头成立了“辽东半岛儿科医联体”,在目前国内儿科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又面临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区域儿科医联体的成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医联体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医院外科部已救治了七名新生儿和外伤等危重患儿,由于转运及时、早期诊断,为手术处置赢得了时间,这批孩子都顺利康复,下一步外科部将和医联体各单位深入合作,外派专家走出去开展讲座、查房、会诊、手术等一系列工作,愿我们的爱心接力永不停歇,为更多的患儿带来生机! 目前辽东半岛儿科医联体覆盖网络图 本期投稿:外科部通讯组(转载须经授权) 本期图片:心脏中心、蓓蕾V·C 本期编辑:蓓蕾V·C 您还可以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