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闷热的天气让市民叫苦不迭,高温给在烈日下坚持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严重威胁。医院治疗的中暑患者看病高峰也比往年有所增加。近日,医院成功救治一例重度中暑工人。 建筑工人深度昏迷 患者项先生是某建筑工地的一名电焊工人,为了追赶工作进度,已连续高强度工作20多个小时了,且当天室外烈日炎炎,暑气逼人。下午4点多,项先生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同时伴有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状况。项先生昏迷2个多小时后,被同事送入三院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接诊后,值班医生姜远峰初步检查发现患者已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0mm,对光反射迟钝,体温竟高达42℃,并且以持续一段时间,全身斑丘疹,心率每分钟达次,呼吸每分钟35次,血压95/55mmHg,急查血气分析:血液PH:7.03(正常值7.35~7.45),氧分压35.0,(正常值80~),肌红蛋白:ng/ml(正常值0~90),重症酸中毒,低氧血症,肌红蛋白值极高,情况危急,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姜远峰医生初步诊断为重症中暑,立刻给与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并紧急送往ICU抢救。 ICU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大战 ICU王文章副主任立即请麻醉师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中暑,死亡率极高,首要抢救原则是及时降温,降温时间越短预后越好,ICU全体医护人员及护理员进行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大抢救,为了尽快降低患者体温,立即给予酒精反复全身擦浴,4℃-10℃冰盐水多次胃管注入,4℃-10℃冰盐水反复灌肠,冰毯物理降温,4℃-10℃冰糖盐水快速静脉输液。头、颈、腋窝、腹股沟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因需要大量冰盐水,值班护士郭晓玲、邓婷婷立即电话联系全院各个科室的备用冰盐水紧急送到ICU,保证了抢救的顺利进行,每隔半小时护士汇报患者体温,抢救半小时体温40.2℃,1小时体温39.1℃,1.5小时37.8℃,宣布抢救成功,看着患者体温的下降,生命体征逐渐的平稳,大家的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了成功的笑容,这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是对三院神圣的医护职业最好的诠释。该患的病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控制,现在身体各项指标趋于平稳,神志转清已转入病房,未遗留任何并发症。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以高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深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存活者可遗留有持久的神经系统损害。 患者入院时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就诊的时间、降温的速度决定重症中暑患者的预后,早期进行有效的降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阻断恶性循环,是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 高温下谨防中暑 瓦市三院提醒广大市民,在室温超过35℃的环境中,或者在烈日暴晒下劳动,却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容易导致中暑。做好防暑措施,可多次饮淡盐水、绿豆汤、苦瓜汁等。轻度中暑一般都会头晕、乏力等前兆症状,发现后应迅速降温,轻者可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立即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檫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同时立即喂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出现了高热和意识不清即提示重症中暑(热射病)可能,快速降温的同时,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