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黑出租车现象非常普遍,已经见怪不该。尤其在车站、景区、宾馆等人流密集区,黑车现象十分泛滥,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来打工,城市人口规模急剧增加,交通运输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多的需要,尤其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由于缺少便捷的公交设施,正规出租车也很少去,成为滋生黑出租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管理难度增加,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管部门常年进行超负荷的作业,但收效甚微,黑出租车有增无减,甚至慢慢向规模化、公开化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黑出租车运输不但侵害合法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也直接侵犯了广大人民的安全利益。在一个法治社会,使用合法的商品,接受合法的商业服务,应该是一个守法公民的义务,此间也包含自我保护因素。有的乘客知“黑”而乘,目的是为了省钱;有的乘客误入“邪车”,因为他们不识别黑出租车。交通部门要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揭露黑出租车的危害,尤其要运用典型事例从安全、法律、服务等角度揭露黑出租车的危害,使乘客意识到黑出租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乘坐黑出租车。对查实的黑出租车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曝光”,形成道德和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打黑出租车举证难的问题,告诉广大人民群众,黑出租车一般都没有顶灯、计价器和监督电话,要让广大乘客知“黑”而却步。通过广泛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地让广大人民投入到打黑的专项整治工作来,让黑出租车无所遁形。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解决打黑出租车举证难的问题。为了提高人民群众举报黑出租的积极性,交管部门要制定对黑出租车举证的奖励措施,如公安机关的有奖提供破案线索,一旦被采纳了证据就给以重奖,把证据取得扩大到社会,形成社会的监督,动用群众的力量,打“黑”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总之,黑出租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我国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毒瘤。解决黑出租问题不是几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制度和体制上查找原因,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增强政府的治理力度,调整现行的出租车管理体制,形成治理黑出租车问题的合力,才能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这一顽疾。 金海协会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