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古人说:“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一个人见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会心生智慧,不容易被迷惑,而人的见多识广,除了依靠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之外,另一种重要途径则是读书。

读书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从书中汲取到别人的经验,便减少了靠自己撞破南墙来获得教训的可能。

因此,明代冯梦龙说:“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使人博学,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然认为“读书”“行路”都很重要,但是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行路”更重要,这恐怕是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课本上“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反复强调的那句“实践出真知”。

古人的看法恐怕是正好相反,他们一般认为,尽管“行路”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仍然是读书。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孩子,在实际地接触世界之前,先通过书本来了解世界,这是很有必要的。

就人生而言,先读书等于是在“行路”之前先有了一幅“地图”,有了一个前期准备。

这样,“行路”之时,才能不断有发现、认证的喜悦,同时也对“地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许还会发现“地图”的不足之处,甚至对“地图”进行修正。

没有这一前期准备,“行路”就会显得盲目、紧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书本的教育,常常带有一种理想主义,孩子通过读书而有了对理想的追求,有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是实际生活教育所难于得到的。

孩子如果不在早期接受一些理想、浪漫的教育,以后再教育就难了,而未经足够的书本教育的成人往往过于功利。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走的地方确实不少,并未觉得走路如何优越于读书,年岁渐长,阅历增多,心中的疑惑却也越来越多,想到的说不出,说得出的又写不出。

有的人去的地方不少,但见识并不多。看网上那些晒旅行照片的,写感悟,写旅游笔记的,都没啥见识,都是些走过的烟云,随时吹,随时来,也准备着随时散。

路是走了,地方是去了,但脑子还是空的,能证明自己去过的,或许就只是那些引以为傲的照片。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过去讲“学而优则仕”,当今读书也能提升人的素质,转化为知识经济。

“商界奇才”李嘉诚,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晚上睡前读书的习惯。

他说:“知识并不能决定你一生财富的增加,但你的机会一定会增多,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一个人是否富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头脑中的富有比什么都重要。

权力终会失去,金钱不是万能,美女也会厌烦,掌声更是须臾,惟有进入大脑的东西才永远是自己的。

所以,“有书真富贵”的真正含义,是读书使人的精神世界富有,而这种精神富有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得来的。

读书贵在坚持,一旦养成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忙里偷闲,心情愉悦地去读,古人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菜根谭》:“淡欲有书,神仙之境。”

意思是心中没有过多的欲求,无事之时,有书陪伴,生活就会像神仙一样逍遥。

在古人眼里,真乐唯有读书,沉浸在书中可以获得无穷乐趣。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这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愿我们总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与书相伴的时光里,寻得片刻的安静与恬淡!

书籍推荐:(点击下方链接)

典籍

北京燕北文殊书院古籍线装书出版问世与您见面了!

跟明医学中医——传承与共享

项目背景

中国医学是世界医学大家庭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伟大智慧的中华儿女在历经一次次的自然变化、地域迁徙的生存需求,战胜自然灾害和身体灾害的过程中,积累并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核心思想,并且不断吸收儒学、道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在抗击新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的作用有目共睹,再显东方智慧。在时代大背景下,北京视野国际和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在孔医堂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办诊务以求实教,兴教育以继传承”的办学宗旨,联合国医及国学名师,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祖国医学文化内容,特别推出——国医传承学堂,以国学养心,中医养生为理念,把原本属于祖先留予我们的最纯粹的文化传统重新拾起,参明师,读经典,习临床,悟妙道,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更加健康!

?国医大师的摇篮,北平国医学院传人亲临授课,转识成智,知行合一。

?孔子后裔、儒、道、易学大家云集,名师引路,修悟结合。

?四大名医、御医传人携明医团队启智调身,学研集合,学练践行。

?太极贯穿全程,知名大家亲身传教,体会无极而极,体会万物化生。

?以史鉴今,以儒做人,以易启智,以医养生,高端人脉的思想碰撞。

?讲座间歇设有“私人医生”环节。

?凡就读学习班的学员,有资格成为孔医堂会员,同时赠送60节课的“零基础学中医”线上课程。

学制安排

学制一年,每月集中授课2-3天(周末)。

课程结束颁发“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结业证书。

招生对象

热爱国医,热爱传统文化,有实证实修探索精神的人。明确医学严谨,热爱生命,尊重生活的人。珍惜机会,合理安排时间,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与同学共同成长,互作互助,有求学精神的人。

拟邀师资

(排名不分先后)

楼老师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杨老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等。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罗老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孙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总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特聘教授、中国职工教育研究院国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徐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学术传人,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各家学术思想研究和重大疾病中医诊疗规律研究,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

张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年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之硕士毕业,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年跟随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长孙孔令诩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会长。

魏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系,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

张老师受业于慈禧随侍御医袁鹤侪弟子朱建修先生,遵师嘱“做明医不做名医”用药少、组方精、司天用药,精于脉诊,为多位知名爱国人士提供诊疗。

陈老师教授、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祖父陈慎吾先生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伤寒教研室主任,著名教授,伤寒派大家),自幼随父陈大启先生临证,后拜京城名医陈文伯教授为师,为众多海外患者解除病痛,传播中医药文化。

孔老师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嫡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随父孔祥琳学习中医,擅治心脑血管疾病。

阮老师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学术传人,师承京城名家孔少华先生,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孔伯华名家研究室——温热病研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擅治无名高热、咳喘、小儿外感发热、咳喘等,为多位核心领导层提供诊疗.

张老师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学术传人,师承京城名家孔少华先生,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学术带头人,孔伯华名家研究室——湿热证研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擅治无名发热、外感疾病、肝硬化、心脑等内科疑难杂症,为多位核心领导层提供诊疗。

孙老师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著名伤寒大家陈慎吾学术传人,擅治外感、脾胃病、糖尿病、皮肤病等。

孔老师孔子后裔,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高端人才泰山学者,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孔老师父孔德墉先生,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续修《孔子世家谱》发起人和组织者,创办安邦投资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总经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制药厂,参股投资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在中国美院创立“孔氏励人助学金”,曲阜创建“尼山孔子教育基金”。

上老师85岁,易海生涯四十载,尤擅天干地支命理,占卜世人上千,相人无数,在国内外享有赞誉。

王老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授,《自然辨法》杂志主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核物理系。

刘老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班特聘教授,香港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辽宁省周易研究会理事,中国瓦房店市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出身于中医世家,精通黄老之术,从小受祖父的影响,对中医学非常喜爱,15岁起在父辈指导下开始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古籍。

刘老师孙氏太极第三代传人,孙禄堂之女孙剑云首批弟子,精通太极、形意等功夫。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张老师著名太极大家田秀臣、冯志强入室弟子,中国武术七段,北京陈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

冀老师北京通臂拳大家,少年习武,通臂拳大师张策先生再传弟子,“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文化中心”的首任负责人。现任北京市武协陈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德武堂太极养生文化推广中心总教练、香港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关永生拳术会特邀顾问,深圳和镇江马广禄太极拳馆顾问。

韩老师中医临床硕士,中医膏方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专家传承工作室——王国宝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师承膏方大师王国宝,著名中医岳美中、张忠。

李老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师承于北京市第一批聘任的主任药师、国家级老药师高殿荣先生,跟随高先生学习中药传统炮制鉴别、加工技术。现任孔医堂展览路馆馆长。

孔老师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嫡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医堂中医连锁医疗机构创始人、董事长,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常务理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师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关链接:首届班成功开学啦...

课程与书籍咨询联系人

胡老师:

刘老师:

(点击直接拨打)

课程相关

●首届班成功开学啦...

●《国医传承学堂》曲阜游学

孔庙大成殿祭孔典礼、游三孔,感受儒家传统文化游学回顾

●跟明医学中医——传承与共享(二期)开始招生啦...

●西藏朝圣回顾

亲近圣湖、走进神山、遇见珠峰,圆梦西藏朝圣回顾...

●游学回顾

燕北文殊书院山东曲阜游学:祭孔典礼、尼山朝圣、感悟儒家文化回顾

●五台山回顾

朝礼五台山文殊圣迹,享受清凉,增益福慧研学之旅回顾

●西藏朝圣回顾

“醉美心灵之约”西藏朝圣圆梦研学之旅回顾

●新班预告

《周易》文化与实战应用高级研修班—“大道之源”品悟智慧人生与管理之道●游学回顾

信仰与神奇的佛陀故乡:印度、尼泊尔居士朝圣专列游学团回顾●课程回顾

《企业家国学讲堂》之湖南岳麓书院游学10月课程回顾●云上金顶、天下峨眉

年峨眉山暑期修炼营:践行普贤菩萨行愿、品读汉字之美活动圆满成功!●年西藏朝圣回顾

西藏朝圣路上把心灵交给信仰、藏南绝美秘境探秘回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