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防范“学生欺凌”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老师、同学、家长朋友们:

近年来,各地“学生欺凌”现象屡见报端,严重损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的广泛   当孩子出现以下“迹象”,有可能是遭遇了学生欺凌,家长和老师要引起注意:

1.身体表面无故突然出现人为伤痕。

2.文具、鞋子、衣服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

3.回到家常常带有沮丧情绪。

4.突然不想上学,装病请假甚至逃学。

5.突然出现失眠、噩梦等问题。

6.如厕习惯改变,非得等到回家才上厕所。

7.有自我伤害倾向甚至自杀行为。

8.携带或试图携带“保护”工具(棍子、刀等)去学校,并且表现出“受害者”的肢体语言,如拒绝眼神交流、耸肩弓身。

9.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烁其词。

10.索要、甚至是偷窃家里的钱物,来替换被盗的钱或物。

学生如何应对“学生欺凌”

培养自尊、自信人格,为人处事不自卑,不怯懦,当面临“学生欺凌”时,要勇敢地说“不”,维护自身尊严。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当面临“学生欺凌”,不要去激怒对方,要沉着冷静,尽量周旋,寻找机会摆脱,必要时,向经过的路人、同学、老师呼救求助。

不要跟随陌生人和有威胁的同学到不明场所或阴暗角落,注意保护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

遭遇“学生欺凌”后,要第一时间勇敢地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在校外遇到欺凌,可拨打报警。

要注意文明交友,不要和社会关系复杂的人拉帮结派,不要随意和社会青年结交朋友。

6.要团结同学,上学和放学尽可能与同学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要按时回家。

  7.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8.要注重锻炼身体,练就强壮身体,掌握必要的防身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9.当看到别的同学遭受“学生欺凌”时,要及时向老师报告,不要视而不见,做冷漠的旁观者。

家长如何应对“学生欺凌”

错误的反应:

1.不问青红皂白地直接介入,用成年人的方式替自家孩子“出气”。

2.斥责孩子“无用”

3.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应该这么做:

(一)作为受害孩子的家长

1.要直接与孩子讨论。在学校遭受欺负,孩子会因羞耻尴尬而不愿意谈论。这时家长要适时鼓励,让他们知道可以信任你,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帮助。

2.家长要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3.如果施暴情形发生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应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上下学,或亲自接送孩子直到问题解决。

4.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二)作为施暴孩子家长

1.要清楚严肃地告知孩子欺凌他人的后果,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更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

2.增强对孩子活动的掌控,花时间陪孩子并为们制定规范,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用行动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老师保持联系。

3.避免让孩子观看有暴力的电视影片、卡通或是玩暴力的电玩,以及不在家庭成员间使用暴力,避免孩子模仿。

面对“学生欺凌”,教师该怎么做?

1.加强教育,预防为主。

加强学生欺凌方面的教育,让可能成为施暴者的学生得到警示,使可能成为受害者的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2.确定班情联络员,及时掌握班级情况。

特别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