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届文明家庭”,74岁的温福珍老人捧着这块沉甸甸的奖杯,心中无限荣耀和激动。12月12日,中央文明委召开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身在北京受奖的她,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的是家乡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西蓝旗村那一片片果树飘香的美丽,和村民们那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 满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温福珍就出生在三台满族乡的一个锡伯族文艺世家。她从小就表现出文艺天赋,每当瓦房店文化馆来村里演出,她总是抢在第一排,边看边学。不到20岁,她考入了哈尔滨评剧团,成了一名专业演员。后因思乡心切回到瓦房店老家务农,闲暇时参加瓦房店评剧团的演出。 在西蓝旗村,乡里乡亲都管温福珍叫“温大妈”,闲着没事儿都喜欢到温大妈家,跟着她学跳满族传统舞蹈“棒棒舞”。在村民心里,温大妈家就像是全村的快乐发源地。经常来温大妈家参加文艺活动的南大娘这样说:“温大妈义务教我们跳舞,一干就是十几年。她把自己的家当作活动场地,无偿提供舞曲光盘、音响喇叭、灯泡电线等设备,还给大伙儿做演出服装,组织大伙儿参加演出,从不讲条件。” 能歌善舞的温大妈热情奔放,一儿俩女(其中一位因病去世)和老伴儿也都受她感染,特别喜欢热闹。尤其是儿媳妇高桂玲,跟温福珍如同亲娘俩,俩人性格相似,兴趣相投。温大妈传承“棒棒舞”,她跑前跑后跟着忙活,还是“棒棒舞”队的骨干。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温大妈的孙女徐可,聪明伶俐,尤为擅长舞蹈,棒棒舞、扭秧歌、踩高跷样样精通,今年刚读初二。她表演的辽剧单出头《咱村有了高跷队》曾经荣获辽宁省第六届少儿曲艺大赛三等奖,在全国艺术家到瓦房店演出时,还曾为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伴舞。温福珍说:“我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可留给儿女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爱好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年,60多岁的温福珍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在自家的农家院里办起了“文化大院”。她说:“如今大伙儿的日子都好过了,文化生活却不热闹了,我搞这个文化大院,就是想让大伙儿乐和乐和,把民族传统文艺传承下去。” 自从有了“文化大院”,村里人的精神面貌渐渐发生了变化,打麻将赌钱的少了,拌嘴吵架的少了,一到傍晚,几十号人聚到温大妈家里学舞排练,好不热闹。村民们快乐了,温大妈可受累了,每当晚上曲终人散,疲惫的温大妈还得屋里屋外收拾卫生。年,温大妈的女婿自掏腰包,在村里盖起了六间房的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院长办公室、乐团排练室、综合排练室一应俱全。与此同时,三台满族乡人民政府把温大妈的文化大院定为三台满族乡百姓健身舞推广展示基地,由温大妈全权负责指导全乡百姓健身舞爱好者学习、训练。 如今,温福珍成了三台乡远近闻名的满族“棒棒舞”传承人,多次组织“棒棒舞”队到各地参加演出。在她的精心指导下,12人表演的满族太平鼓舞《太平盛世》,参加年CCTV网络春晚瓦房店赛区的表演和大连市特色文艺基地瓦房店专场的精彩演出;近30人的满族“棒棒舞”表演队,代表瓦房店市参加大连赏槐会暨东北亚国际旅游文化周中华民俗广场舞蹈秧歌大赛,荣获团体银奖。为了更好地保护满族文化,三台乡文化站和瓦房店文体局已经帮助温大妈为三台满族乡“棒棒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温福珍家的文化大院里,固定参加活动的有60多人,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5岁。大家每天上午干农活,下午来大院排练棒棒舞、秧歌、高跷等传统节目,每天晚上6点到8点组织村民跳广场舞,风雨无阻。温大妈一家人热爱他们的文化大院和乡亲们,邻里间有个大事小情的,都乐意去帮忙。村里举办乘凉晚会,全家人主动请缨,帮着排节目,准备服装。温大妈常说:“我不图钱,也不图名,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农村人的幸福和喜庆。” 图 大连日报记者姚壮 用家庭文明筑牢城市 繁荣发展的思想道德根基 昨日,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的温福珍作为受表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出席了中央文明委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这是大连市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收获的喜人成果,也是千万家庭追求和谐幸福、提升家庭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市文明委领导下,全市以未成年人为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