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福国/ 辽参原点长生岛就是今日长兴岛 位于辽东之渤海口的长兴岛,和山东莱州隔海相望,其地形就像是一只大海参。很早以前,瓦房店长生岛就有甘泉、海刺、棘枣“长生三宝”之说。“海刺”即海参,而长生岛就是今日长兴岛的原始岛名。《复县志略》物产篇对长兴岛海参作了这样的描述:“海中特产,他处四翅,独长兴岛有五翅……其翅明亮而肥厚,曾得北京展览会二等奖。”此奖指的是长兴岛海参代表当时的奉天省参加北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奖,辽参因此名满天下。辽参贵为海中珍品,既有食用价值亦有滋补入药之功效,现代医学对海参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明确的典籍记载和科研论证。 辽参六垄五刺的外形,成为其名扬天下的典型特征,这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有关。东海和渤海交汇后,把丰富的海洋微生物带进这里,海域中礁石匀布,海水冲荡把肥沃的淤泥冲进深水区,形成海参生长的乐园。瓦房店海参“体色青黑、刺突明显、体大肉厚、肉质劲道、味美鲜香”的特点,成为辽参中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年,瓦房店产生了第一代“参王”,重达2.4公斤;今年,长兴岛辽参原种保护区产生第二代“参王”,重达4.13公斤,生长期达到10年以上。 中国海参看大连大连海参看瓦房店 作为辽参的发源地,全国最大的海参产业集群,业界这个称谓,来源于瓦房店海参的多个第一: 第一个建成海参人工育苗试验基地(年); 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和供应基地; 第一个建成海参人工养殖试验区; 第一个形成海参产业链体系; 第一个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海参地方标准; 第一个对辽参(六垄五刺参)原种地进行保护; 第一个全覆盖注册海参域名; 第一个获批国家级海参产业园。 为了让辽参早日走向百姓餐桌,早在20世纪80年代,瓦房店市就开始尝试海参种苗的人工繁育并获得成功,随后人工养殖也一举成功,在辽宁沿海地区最早形成从苗种、养殖、加工、销售的海参行业全产业链地区。三十年间,瓦房店市各种形式的海参养殖面积多达45万亩,以港养(圈养)、笼养和底播为主,海参养殖年产量1.2万吨,海参苗种年产量14.68亿头,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带动和解决当地近20万农民就业。巨大的行业体量,奠定了瓦房店市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海参养殖业中的龙头地位。近两年来,福建霞浦、山东东营等沿海省份地区纷纷通过瓦房店市取得海参种苗、成品和技术,成功实现北参南养。年,“瓦房店海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瓦房店的海参有了自己的地理标志品牌。 从全国最大参苗基地到国家级海参产业园 找到辽参原点,再从原点出发,瓦房店海参开始做大做强。平方公里的产区面积,全国体量最大。区域内现有育苗水体万立方米,全国育苗规模最大,多家海参企业被授予绿色无公害育苗企业。 辽参原点的实质是绿色生态。今年,借获批国家级“海参产业园”之机,瓦房店市全力推动海参产业绿色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市场主体,基本建成了海参种苗、养殖、加工、销售、培训等全产业链体系。近年来,瓦房店市在底播、圈养基础上,大力发展海参网箱绿色生态养殖,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及周边地区已发展大网箱养殖规模达万箱,小网箱万箱。海参育苗年产值可达10.55亿元,大连旭笙海产有限公司、大连阿大海产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育苗大户,分别拥有育苗水体15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并建设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化验仪器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瓦房店市正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研究院、大连水产研究所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施“瓦房店海参”原种地保护工作。“瓦房店海参”在种质、养殖、加工、销售、质量等方面实现海参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瓦房店海参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海参及海参苗种已经由过去自产自销、省内销售发展成为全国遍地开花,甚至出现了“一苗难求”的局面。福建、广东、山东、河北等地养殖、加工企业与瓦房店市海参养殖、育苗企业建立良好的区域合作关系。大连旭笙海产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海参交易协议,河北省海运昌水产养殖公司与瓦房店市海参协会签订海参苗种采购协议。 海参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目前,瓦房店全市有海参加工业40余家,其中大连沙坨子海珍品养殖基地、大连海星岛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大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并涌现出一批品牌产品,“御真堂海参”“缘参源”“辽海壹浩”等海参品牌也日趋做强。下一步,瓦房店市将建立海参产业研发中心,并与专业院所合作,积极探索海参精深加工,开发海参皂甙、海参肽、海参多糖等海参深加工产品以及海参固元糕、海参粥罐头等中高端零食,进一步拓展海参加工深度,提升海参产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