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小楼老师心理课(xiaolouxinli) 1.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 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3. 孩子会和你谈自己的想法 不担心你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自己的任何想法,就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 有些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或者对孩子的想法、情绪反应过度,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较准确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会告诉父母。 4.你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 也不贴标签 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 我曾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 这本没什么,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唯一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诉说了孩子行为以后,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等等。 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标签”那样。 5.你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行为。 有些父母则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 他们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其实只是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6. 你会给孩子设置恰当规则 不担心孩子反抗 负责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给他们设置恰当的规则,而不会因为担心孩子不高兴,或不喜欢自己,就对孩子听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 恰当的规则包括: 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 生活习惯规划,睡前刷牙,换洗衣服,做家务,晚回家要让父母知道和谁在一起等等; 使用礼貌用语,去别人家注意什么礼仪,过马路、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 7.会对孩子道歉 并且弥补过错 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未必全是孩子的错,有时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比如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大发脾气,打孩子。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 你可以和孩子谈谈:冷静下来之后想过,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 你也可以和孩子谈谈:当时是什么情绪或者想法,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 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对孩子多什么都理所当然,甚至只要是自己觉得“为了孩子好”就不考虑孩子感受去做。 常听一些父母说:我打他是为他好。 这是很奇怪的逻辑。 如果想让孩子明白道理,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讲道理。 打孩子一顿,只会让孩子害怕“被打”这种行为。 孩子最后会得出结论——我这么做会被爸妈打。 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也许永远都不知道…… 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存在着这7个迹象吗?说出来肯定一下自己吧。 作者简介: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著有《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