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支敦士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个名副其实的袖珍小国。首都瓦杜兹(Vaduz)人口,说起来是个小镇,其实就是几栋三层楼房。7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来到这个迷你国家打卡。坐火车从布鲁格大概一个多小时来到瑞列边境的Buchs小镇,然后步行即可到达列支敦士登。这次坐的火车有点独特,里面有一个一个的小房间,小房间里可坐四个人。本来是我独享的空间,后来在苏黎世站上来一个老者,坐在我对面,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他是奥地利人,家在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在苏黎世上班,周末临时回一趟家。又问了我工作,我就说我在PaulScherrerInstitute实习。德语里“r”是小舌音,要发出来得有那种咳嗽吐痰的感觉。我发不出来,就还按英语里的发音,结果他听不懂,就把谷歌地图给他看,于是他表现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非常标准地重新发了一遍音,看起来好像要把痰直接咳到我脸上。既然聊到了语言,我们就开始谈起了瑞士德语与标准德语的区别,后来又聊到了普通话与广东话的区别,他说他曾在97年香港回归前去过香港,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中国了。显然他对中国的现况非常好奇,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对奥地利倒是没什么问题,于是一路都是他在问我。在瑞士旅游的时候,尤其是在那种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的小镇旅游的时候,常在和当地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去那里旅游的多是欧美面孔的背包徒步旅行者,大队人马的中国旅行团是不去的。也许他们很少看到亚洲面孔的人,到那里去一个人背着包旅行的中国人就更少了。当地人都很友好,瑞士英语普及程度极高,和他们聊天是很放松很开心的一件事。 Buchs小镇 当天是阴天,云雾在山间缭绕,很有仙境的味道。过了这个桥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地盘了。列支敦士登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不过是一条双向两车道而已。沿着这条路一路往南走,大概两公里的样子就到了首都瓦杜兹。列支敦士登的主干道 这就是首都瓦杜兹了,山坡上的是国王的城堡,始建于年前,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列支敦士登大公即即居住于此。平时不对人开放,不过每逢国庆日(8月15日),列支敦士登的亲王(大公)就会邀请全体国民到他的住所喝一杯。大概七八年前的样子,列支敦士登开通了出租整个国家的业务,可以用七万美元一天的价格租下整个国家,警察军队供你差遣,也可以在大公的城堡晚宴。也不是说列支敦士登缺钱,可能是因为实在没什么事干找点乐子促进一下旅游业和国际影响力吧。据说十九世纪的时候列支敦士登曾派出一个八十人的军队参加某一次战役,回来了八十一个,因为打仗的时候结交了一个浪漫的意大利好伙伴。? 瓦杜兹街景,黄色的房子是政府大楼 列支敦士登是邮票王国。位于首都瓦杜兹的邮票博物馆陈列的邮票之精之多居世界之首。袖珍国的邮票博物馆也是“袖珍”的,只有6、70平方米,而且只有一间屋,上图就是博物馆大门。在历史上,邮票曾经挽救过列支敦士登的经济危机。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王鉴于全国经济萧条,便拿出其珍藏的全部名画,印刷邮票,大量发行,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邮票深受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国家因此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经济也获得好转,国王因此赢得人民的拥戴。后来每年发行的邮票收入,就高达万美元,占全国国民总收入的10%。邮票王国大马路上的石板也是邮票形状,以及街头雕塑 ? 在这个面积仅方公里,人口3.5万人的小国街头,惟妙惟肖的各种雕像处处可见,特别是首都瓦杜兹,人口只有约人,而各种雕塑就有上百座。造型非常具有对称美的瓦杜兹主教坐堂,历史不长,始建于年。 过了瓦杜兹一路向南,又走了大概一公里到了一家麦当劳,于是就在这里吃午饭。谷歌地图显示这是全国唯一一家麦当劳,而且全国没有肯德基(奇怪的知识增加了!)。说起来在瑞士三个月,出去玩午饭几乎就是麦当劳,因为便宜,而且好吃。味道是比不了国内麦当劳的,可能是没有辣翅的原因,但是比美国麦当劳好吃多了。更贵的餐厅就舍不得进去了,如果是去玩雪山,几块面包一瓶水就够我一天的干粮了。瑞士这点很好,即使是旅游景点也不宰客,把平价超市开到雪山上。劳力士手表店门前的中国国旗以及列支敦士登国旗 午饭后就在列支敦士登居民区逛逛,能逛一下午。列支敦士登人就住在山上的别墅,可以俯瞰全国风景。瑞士是世界的后花园,而列支敦士登是瑞士人的后花园。安静祥和的居民区是列支敦士登最美的风景,外来的游客大多不会在这里漫步。这里是真正的桃花源,走在小径,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钢琴声,伴着我走完全程。YiC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