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280.html 点击蓝色文字 以新冠肺炎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和接触传播,保持距离与戴口罩、勤洗手一样,是阻断该类疾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 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大量飞沫,而多数集中在1米左右的范围。市疾控中心提醒公众在公共场所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1、各公共场所包括地铁和公交站台、企事业单位、会议中心、商场、超市、餐厅以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共区域应设立标识明显的“1米线”安全提示。 2、公众要时刻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要牢记“1米线”,即人际交往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安全距离,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 3、尽量提前预约,避开客流高峰期。提前通过线上进行购票,减少接触。人流较多时有序排队,彼此间隔1米以上距离。 4、减少聚集,减少公共场所停留时间,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相对密闭场所。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 5、前往各类场所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佩戴口罩、测温、扫码、查卡等措施。 请各位积极配合守好这样的一条1米“防疫金线”、“安全线”和“文明线”,保护自己与他人健康。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为什么要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与人之间难以保持1米距离,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没有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更大。 公共场所防护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应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通风不良或与他人接触小于1米距离时佩戴。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袖遮挡;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3、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手消毒液)擦拭,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 4、外出回家后要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避免经手传播。 怎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请看下面详细解读。 1、必须戴口罩。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 2、注意手部卫生。乘车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清洁手部。切记乘车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等。乘车时可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扶手等传染风险高的部位。 3、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无接触方式充值、购票。 4、遵守咳嗽、喷嚏礼仪,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5、不要在乘坐过程中进食或饮水,以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6、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登车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尽量分散开坐或站立,相互间隔出空间,如果当班车次人多,可以选择等待下一趟车。 7、适当开窗通风。乘坐公交车时尽量开窗,避免密闭空间和长时间空气不流通。 8、及时消毒乘车过程中使用过的物品。如果乘车过程中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下车后可用酒精棉片或者消毒湿巾擦拭。 9、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错峰出行。 10、乘坐地铁按规定扫辽事通。乘客配合进行体温检测,体温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尽快就医做进一步排查。 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如何防护? 除了上面说的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乘坐时勿进食等注意事项外,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还要注意以下防护方法。 1、后排落座。尽量选择后排落座,与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距离。 2、开窗通风。乘坐过程中开窗通风。如果使用空调,不要选择内循环模式。 3、不拼车。尽量不选择拼车,避免车内人员集中,增加感染风险。 这些好用的防疫措施 要坚持 无论去哪戴上口罩 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而且还可以避免自己打喷嚏咳嗽讲话时喷出的飞沫跑到空气中。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病毒传染率极低。 目前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大连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请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戴口罩不仅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也有好处,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重温一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佩戴口罩前应洗手保持手卫生。 2、分清口罩的正反面和上下方向。保持深色面朝外,标识商标朝外;金属条鼻夹在上,褶皱向下。 3、先将耳挂挂于双耳,再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向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口罩要覆盖口、鼻、下颌,鼻梁金属条要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关键是全部遮盖口鼻处。 冬季也要开窗通风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活动增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不可少。 大连市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公共场所等人群密接的室内环境,选择适宜时间段,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通风时注意防寒保暖。 家庭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普通居民在家里和办公室应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每天开窗2-3次,可以早中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遇到持续雾霾天气时,应选择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定时通风换气。 公共场所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于公共场所,如宾馆、餐馆、影剧院、酒吧、KTV、健身会所、展览馆和会议中心等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可开启换风扇等换气装置予以辅助通风,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如需使用空调系统,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对于相对密闭的场所,如酒吧、KTV、影剧院等,应在每天营业前自然通风或者使用换风扇换气20-30分钟。 公共交通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通风换气,如果使用空调系统,应保证供风安全。 洗手!洗手!勤洗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手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工具,容易携带细菌、病毒,并通过触摸口、眼、鼻等器官将细菌、病毒带入体内,引起感染,是传染病接触传播的重要媒介。 下列情况一定要洗手! 1、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擤鼻涕、打喷嚏后。 2、触摸过公共设施、外出或购物回家后。 3、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 4、医院、看护病人后。 5、做饭前、冲奶粉前;给孩子换尿布后。 6、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7、揉眼睛前,摘戴眼镜前。 8、准备食材的前、中、后期。 9、接触、清理垃圾 10、上完厕所(大小便)后 洗手要仔细!认真洗手和不认真洗手也是有差别的。 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洗手? 1、最好是用流水冲洗。洗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肥皂、洗手液等来更有效地清洁双手。 2、出门在外不方便用流动水洗手时,要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酒精含量超过60%才有效)等。 3、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正确的洗手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清洁手部的每一处缝隙,冲刷掉皮肤表面附着的细菌和病。七步洗手法”包括“内、外、夹、弓、大、立、腕”七个步骤:每个步骤要保持至少15秒的时间,同时洗手前要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并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 来源:大观新闻 轻松学防疫知识,记得教给家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