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研组多年来积累沉淀,不断升华,形成了目前这个富有凝聚力并能勇挑重担的优秀教研组。多年来,物理组的教师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教学研究。二十四中学物理组有教师十三人,包括一名特级教师,九名高级教师,两名中级教师,一名见习教师。有七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八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物理组全体教师合影(第一排左起:缪向丽、杨红、杨雨平、张玉玲、郑诗宇; 第二排左起:赵东峰、殳峰华、朱四新、孙宇光、王延文、于向东、佟魁星、周存盛); 学校物理组是辽宁省物理学会首批物理教学基地之一,二十四中也是大连市第一个省物理教学基地校。物理组在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教研组;学校在年被评为“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物理方向),在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年9月,我校被评为“大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物理学科教研基地”。佟魁星老师年被评为“大连市先进工作者”,年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年被评为辽宁省最“美”教师;杨雨平老师和赵东峰老师在年被辽宁省物理学会授予“物理特别贡献奖”;孙宇光老师和殳峰华老师在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杨雨平老师年被评为辽宁省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年被评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年被评为辽宁省物理学科带头人;我校为全国少数物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强校。物理组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被评为首批清华大学基地(物理方向) 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被评为首批北大三星基地 年“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物理基地授牌仪 年9月我校物理组被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教育学院评为 “大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物理学科教研基地” 年辽宁省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全省共5个) 年,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一等奖 一、立足课堂,钻研教学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促进拔尖创新学生的培养,物理组的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物理组积极参加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创新等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物理组老师多人承担过国家级研究科题“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该课题当年成功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奖。物理组老师多人次先后承担辽宁省、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办公室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全组教师团队和谐,协作意识强,教研组研讨氛围浓厚;教研组长工作务实、创新,所写文章在辽宁招生考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组长带领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包括物理组6人)主编的新路径一书由辽师大出版社发表;带领组内青年教师殳峰华、孙宇光等参与编写物理实验手册,全省高中学生使用;教研组长有多篇论文在半岛晨报、大连晚报、沈阳学习报、沈阳升学指导报等报纸上发表。组内多位名师连续多年积极参加的各类教研、公益活动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课比赛课和微课;省级和市级高考模拟题命题;中考审题;市级新华书店学法公益讲座;大连电视台、电台等物理学法指导的公益讲座;大连市教育局组织的大连市电视台教育频道录制的数字化优质课;大连市教育局录用中学教师考试工作评委;大连市大奖赛评委;大连市教师中高职评审评委;大连市各种教辅材料的编写工作。物理组的老师们团结协教,辐射引领,他们积极参加送教下乡活动。物理组周存盛老师去旅顺高中送教下乡半年。年杨雨平老师去大连市庄河高中、大连市普兰店海湾高中、大连市瓦房店六中送教下乡,上示范课并与地区高中物理教师集体教研活动,做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年物理组赵强国、缪向丽、杨雨平等老师去旅顺高中教育教学研讨,年物理组杨雨平等老师去贵州六盘水市多所高中送教。物理组周存盛老师,在旅顺高中支教 大连市劳动模范、高二备课组长、国家金牌教练员于向东老师 高一备课组长、大连市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最“美”教师佟魁星老师 物理组最年轻的教练员郑诗宇老师在给拔尖创新学生拓展大学物理知识 辽宁省物理学会理事、国际金牌教练员赵东峰老师(右)及他带的学生王天舒(亚洲金牌) 物理组组长、辽宁省学科带头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国际金牌教练员、特级教师杨雨平在成都七中参加高三教学研讨会 物理组教师开设各种选修课:CAP力学、奥赛物理、CYPT物理、泛珠物理、趣味物理、物理学史等几十门选修课。扎实开展“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活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都先后为全市展示过,并且与省内外多家名校建立友好教研组关系,互相学习研讨。因材施教,针对尖子学生有导师课、国科大精英班。针对学困生有查缺补漏课、答疑课等。年至今组内教师坚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参加教育教学研讨、培训学习,紧跟教育新政策,研究“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年又在“双新”“双减”形势下,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的评级体系、新的作业模式、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等。在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教学方面多位教练员也作出了大量的教学研究,不同年级的竞赛教练员间相互交流,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竞赛课堂,并各有所长。年杨雨平老师带的学生于跃获得国际金牌(当年东三省唯一),年赵东峰老师带的学生王天舒获得亚洲金牌(当年东三省唯一),年7月杨雨平老师带的学生栾弘义获得国际金牌(当年东三省唯一),年11月殳峰华老师带的学生史百丰全国决赛第三名,年杨雨平老师带的学生全国决赛获得3金1铜团体全国并列第九名;年杨雨平老师带的学生孙文翰(与人大附中、南外的同学五人构成的中国队)获得IYPT国际金牌;年赵东峰老师带的学生获得2金2银,年杨雨平带的学生有11人进入省队。在“双新”“双减”政策指导下,物理组创新性地运用“导学案”,适应了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导学案是为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来所授章节中的重难点和探究方法而设制的。通过学生探究、总结填写好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习得、当堂训练,课后作业较少,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作业负担。二、深入钻研,力争上游全组教师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本领。教研组长杨雨平参加“北京大学奥赛拔尖人才培养”交流大会、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培训,周存盛老师参加“中科院再回大学培训”,张玉玲老师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CAP课程培训”,朱四新、佟魁星、于向东、王延文、杨雨平先后参加省级骨干培训。张玉玲于清华附中,参加由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理事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创新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关于开设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教师工作坊”的线下培训 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我们物理组都协助学校认真办会并积极参会、研讨、上示范课等。而且还多次派教师去沈阳、上海、杭州、长春、北京等各地兄弟学校去听课学习。物理组赵东峰老师获得3次全国一等奖,孙宇光、殳峰华等老师多次在省市级说课、上课比赛中获奖,佟魁星、杨雨平、于向东、赵东峰等老师多次在教学研讨会上做名师示范。赵东峰老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大赛获得全国唯一的特等奖。 为了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研组统一精心选取教育教学资料,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在平时听课过程中,发现有新思路、新模式的教学课,及时推出进行观摩。大家互相探讨、研究、点评、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力求在研究中发展、在研究中提高。培训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认真组织集中培训,例如市教育学院组织的高考模拟题命题培训、国科大的物理前沿知识及实验培训、华东师大组织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培训等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切实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每位教师做好科研论文、随笔与反思、总结、听课等材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严格及时培训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师徒结对计划,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师傅的教师、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都是第一责任人。且全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青年教师稳定快速成长。全组教师随时接受青年教师听课,随时给青年教师评课,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格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