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医药理论技能是东方文化一种现象,需要人作为主体承载流传,人才是传承中医药的核心因素。只有具备“东方文化,文言语言文字学,中医药经典”的文化素养,才可能成为合格的地道中医药人才,才可能肩负传承地道中医药之责。东方文化建立的是中医学生命观,文言语言文字是学习中医药经典的工具,二者缺一难以读懂中医药经典。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建立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建立的是中医学临床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心物一元”生命观为核心、关于“养生寿人”、“防病治病”的学问。

“《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是站在养生的角度,探讨延生、延寿、重生、超生之道理。在这里,延生指的是将人类的延续(即生育)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保存。延寿,指的是在每个人的先天基础上将寿命有所延长。重生,指的是人的肉身从脏腑、腠理、发肤等由内而外进行改变。超生,道教里也叫飞升,指的是人摆脱肉体这种暂时的存在形式,达到老子所说的‘长生久视、与天同寿’”(网络文章,《黄帝内经》不是一部医书:从问道开篇《上古天真论》讲起孤独居士王力平述说,胡乔执笔)。

对生命的追问与回答,是人类文化永恒的主题,迄今为止,“生命”仍然没有取得共识性答案,不同的文化对生命的回答各不相同。医学是人类最复杂的学问,目前,具有广泛和深刻影响的生命观有三个,分别是西方文化的生命观、东方文化的生命观和佛家文化的生命观。大家所熟悉的是西方文化西医学生命观,但是,不能因为缺失东方文化生命观、缺失佛文化生命观,而浅薄与武断地认为西医学生命观是唯一的。既然西医学生命观不是唯一的,就不能够简单地认为西医学生命观是绝对正确的,也不能够草率地认为其它的生命观是错误的。

东方文化认为,世界是阴阳;阴阳,在生命现象体现为“心物一元”。天地合德,曰生,阴阳离绝,则死。关于生死,儒家,存而不论,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道家,认为这个“人”生命,可以达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休”,得道成仙。中医学认为,生命现象“形与神俱”、“精气神”三位一体、“身心”不分。

从现代教育入手的中华民族新生代,母语是现代汉语,学习的是西方文化,缺失东方文化,缺失文言语言文字学。共和国七十年推行的全民族基础教育,造成受教育者学习中医经典存在三大障碍,分别是“西方文化先入之见”、“东方文化缺失”和“文言语言文字学缺失”。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独立的两种文化体系,既具有“类别”本质的不同,又存在“层次”境界的差异,且东方文化居高境界层面,西方文化处于低境界层面。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难以理解中医学“心物一元”生命观,读不懂中医药经典,入不了中医学之门。

缺失东方文化,造成的是学习中医经典观念的障碍。譬如,南怀瑾先生提出的《黄帝内经》三要义,《黄帝内经·举痛论》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善,生命境界之义,如《大学》“止于至善”,就是达到生命高境界,借用佛家观念,“至善”即佛的境界。高境界讨论“天”之人,必须达到同境界者才有资格;高境界讨论生命之人,必须达到同境界今世之人才有资格;高境界讨论人的生命现象之人,必须内证实修达到同境界者才有资格,否则,属于低境界透视高境界,不可思议。这里的天,同义于“道”;古,久远之义,借用佛家观念当有“前世”之义;人,世人的生命现象。一般意义理解,生命的构成和运行与天地的构成和运行遵循同一个阴阳法则,天人合一;生命过程是一个层次嵌套的演化序列,恒动不居;内证实修是认知生命唯一途径,致知在格物。内证实修是修“心”、“明心见性”。

再譬如,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现象是不同的,存在层次差异,层次以境界作区分,境界以“身心”关系所处的阴阳状态为标志。《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明确指出,人存在“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不同境界。其实,还有一种境界之人,就是“上古天真论”所言“今世之人”,也就是俗人或凡人,这样,中医学将“人”区分为五种境界。当然,“凡人”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处于“人”的最低境界。不可因为低境界之“人”群体的庞大,或低境界对高境界的“不可思议”,而否认高境界之“人”的存在。

对于仅仅接受现代教育者来说,理解“三要义”与“五种人”,主要属于观念方面的障碍。中医学认知生命,是内证实修,西医学认知生命,是以外在手段肢解“躯体”而研究生命实体结构,两种医学的“生命观”不同,决定了认知“生命”路线的不同。反之,不同的认识路线只能理解不同的“生命观”。

阅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首句,既有思维观念的障碍,又有语言文字的障碍。首句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其中,理解“生而神灵”与“成而登天”,主要是观念的障碍。黄帝“生而神灵”,而世间当然还有“生而愚钝”的,其中自有原因;黄帝“成而登天”,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登天”的,这都属于观念的问题,观念问题是一个大的话题。

理解“幼而徇齐”,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何谓“徇”?何谓“齐”?徇,《说文》:“行示也。”为巡行示众之义。《说文》:“巡,延行也。”徇则为周遍之行。徇又由周遍之行,引申为夺取或谋求。(齐冲天齐小乎,《汉语音义字典》中华书局,年,第18页)齐,《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幼而徇齐,说的是黄帝在幼小年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学龄前左右年龄,就以“周遍之行”掌握前人的知识,并且达到前人智慧的高度。不懂“徇”、“齐”字义,难以准确理解“幼而徇齐”的语义,妨碍全句完整意义的理解,乃至妨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不仅如此,完整准确理解“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之意义,还包括每句话之间关系的理解,理解每句话之间的关系,又涉及到东方文化重要的认识论“体用”;体用,是东方文化独有的思维。从现代教育入手的大陆中华民族新生代,不论今日年龄长幼,如果没有补习东方文化、补习文言语言文字学,学习中医药经典,那么,必然存在观念的障碍、文言语言文字的障碍和“体用”思维的障碍。大凡没有体会到东方文化观念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体用思维的障碍,可能根本就没有读懂中医药经典,徘徊在中医药大门之外,却又不自知在门外。

文言语言文字学,传统上又称为小学,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语源学,语义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文字学即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一般认为,前三者是造字理论,六者合为解字理论。七十年来,大陆中华民族新生代缺失文言语言文字学教育,造成学习中医药经典语义阻隔,构成基础性的困难。语言学界已经明确指出,现代汉语与文言,是一套文字系统、两套语言系统,根本上是两套语言系统。文言,是东方文化的语言,以单音节语为标志;现代汉语,以复音节为标志,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语言,语言哲学,现代汉语属于西方文化的语言。语言,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主要在“思想性”的不同。因此,以现代汉语学习中医药经典,要么学不懂,要么曲解。这便是以院校教育为代表的中医药现代教育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失败,课堂教学方式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而受众的西方文化先入之见、西方文化释义中医药经典的教材和现代汉语的交流工具,才是中医药现代教育失败的真正根源。

东方文化的独立性,以阴阳观为核心,以东方文化自己的语言——文言而体现。中医药人才培养,受众只有站在东方文化阴阳观的立场,以文言学习中医药经典,才可能成为合格的地道中医药人才。因此,“东方文化,文言语言文字学,中医药经典”,是独立传承地道中医药必备的文化素养。

集体性、历史性错误是跨越时空的错误,身处错误之中者常常难以自醒,如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中医药西化便是这样的错误。中华民族中的某些西方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西方文化先入之见蒙蔽了心智而无明。“所谓的无明,是你没有觉察自己是无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的苦劝,而且还把自己的妄想付诸行动,害人害己”。

作者简介:陈家功,男,~.辽宁普兰店人,毕业于原大连市卫生学校医士专业,最高学历中医学本科。曾工医院,年开办瓦房店陈家功中西医结合科诊所。中医执业医师、西医执业医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