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姐,你进屋吃饭吧!我自己干得过来。”说话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小伙子,身材精瘦、面庞微黑。一边说着,一边快速地挑拣苹果,装满一箱,一抬手便搬到小货车上,这熟练的架式一看就是个地道的农村壮劳力。“我下午就要给大商送货,这一车是望香红苹果。”哦!他就是吕俊升,大学毕业在大连某大企业就职,回乡不到三年,子承父业经营家海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农家娃。吕俊升的父亲吕家海从事果品收购已经30余年,从吕俊升小时起,他就习惯了家里果农、果贩来来往往的氛围。但他的父母希望家里的儿子能成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在大城市生活。大学毕业后,吕俊升选择在大连某著名药企做办公室工作,并陆续在这里买房、娶妻生子。每年假期,尤其是十一期间,他都在农村度过。看着父亲仍旧那么忙碌,雇工人挑拣桃、苹果、地瓜,母亲每天做着十几二十几个人的大锅饭,客商们有的已经是老面孔,十多年来一直在他家收购水果。吕俊升觉得既熟悉又亲切。回到大连后,他突然对这个城市有了陌生感,乡村泥土的气息与瓜果的香味一直在梦里浮现。年年初,吕俊升辞去工作回到了家乡阎店乡阎店村。回乡后,吕俊升立刻进入角色。他向父亲请教果蔬收购等方面的经验,并保持父亲的老传统:所有来送果菜的农民一个不能慢待,必须把他们的果菜全部收购,并卖出好价,不短斤少两,不欺压百姓。把所有来收果菜的商贩当成朋友和家人,感谢他们为当地果菜销售做出的贡献。在跟随父亲学习的过程中,吕俊升发现,当地红薯生产面积逐年增加,阎店地瓜已享誉全国,成为紧俏的农产品。但当地农民很多还是采用老办法生产管理,红薯质量产量没有保证。于是,年3月,吕俊升在阎店乡组织召开首届红薯栽培管理培训班,请来吉林省农科院的专家前来授课,余名农民参加了培训。

上图中间为吕俊升

从此,烟薯25等新品种地瓜在当地迅速推广、大面积栽种。阎店地瓜无论产量还是品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前我一直栽老品种地瓜,除了自家吃,基本上不卖几个钱。今年,俺家侄子推荐我种烟薯25,我种了6亩半。”在吕俊升的叔叔吕家利的地瓜地里,吕家利拔了几棵地瓜,粉红粉红的地瓜,长势均匀、形状如纺锤。“这一棵能结5、6斤呢!”9月底左右,吕家利的地瓜就能进行采收了,这个品种的地瓜上市早,适合蒸、烤,市场前景非常好。

为了让阎店地瓜销得更远、更好,吕俊升不但在引进新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他还充分利用朋友圈、网红直播等手段扩大销售。9月26日,他在自己租种的97亩地瓜地里进行了一场直播。当天一大清早,网红们早早地将直播设备支在了田地里,无人机放飞在田地的上空。直播中,大型机械在田地里劳作,一会儿功夫,粉嫩的地瓜破土而出,网友们目睹了地瓜的产出经过,一上午的时间,下单购货量达斤。“我这地瓜亩产量是斤,现在还有陆续下单的。产量很好,销路也不愁。我还要收购一部分储存起来,打个时间差,地瓜一直可以销售到来年的5、6月份。”吕俊升希望通过努力能为当地地瓜生产助力,做强做大阎店地瓜品牌。眼下,正是苹果采收的季节,吕俊升更是马不停蹄地忙活着。9月23日一大早,他驱车来到位于赵屯乡郭店村的一个冷库,山东客商冯玉涛正在指挥工人装车。“这是前八桃子,做罐头用的,应该算是全国最晚的一批桃子了。”他从年就一直与家海果菜专业合作社有购销合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永宁、阎店、赵屯三个乡镇的桃农都担心桃子卖不出去,我在这三个地方分别租用了一个冷库,储存了多吨桃子,没入库的收了多吨。”吕俊升宁愿自己多承担风险也不愿看着农民们桃子烂掉。他联系了冯玉涛等老客户。“前八去年一斤才2角钱,今年一斤1块钱左右。今年比去年有所减产,但卖价高出很多。”吕俊升的努力没有白费,桃农们没有因疫情受到损失。

9月23日中午,吕俊升的母亲照旧做了一桌子菜,有豆角土豆排骨、烧茄子、蒸鸡蛋菜等农家饭菜。来自黑龙江的客商老周倒上一杯酒开始自斟自饮起来,熟得像自家人。“我来他家收水果十来年了。每年有大半年来往于瓦房店和黑龙江,今年因为疫情来得晚点,收棚桃10万多斤,露地桃30万斤,嘎拉和红王将苹果5万斤。”老周呷一口酒吃一口菜,很惬意。

“我得感谢这些客商们,他们克服疫情的阻隔,让我们的农民们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吕俊升一家人不但把客商当自家人,他们还积极为当地农民着想。有的农户水果管理得不好、质量不高,他们把果拉到合作社,吕俊升按照正常价收下,然后挑选好的卖给客商,有时不但不挣钱甚至赔钱。“我赔点不要紧,农民们赔了他们就不会再有生产的积极性了。”吕俊升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更深厚的感情。他家的水果库房里常年雇用当地村民,最多时工人达到15人,每人一个小时工资15元。从今年3月份开始,吕俊升还把业务做到了大商集团。“我和村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阎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宏鑫,他积极为我们的地瓜、水果等农产品销路奔走,为我们合作社与大商集团牵线。”3月份以来,吕俊升已为大商集团供应香瓜1万斤、桃子2万斤,望乡红、黄元帅等苹果1.5斤。想农家事、干农家活,吕俊升愿意当个农民们信赖和喜欢的农家娃。

文字:董莉摄影:张敬谊

本条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