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生命记忆 瓦房店旧址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 小编导读: 今天的“红色之旅的生命记忆”,让我们跟随着大连国防小记者团的脚步,参观瓦房店旧址,探索瓦房店是如何从一个无名小村发展成为如今的瓦房店市的。 大连国防小记者团介绍 大连国防小记者团是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在辽宁省内建立的第一个市级国防小记者团。大连国防小记者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强化青少年群体国防意识、普及国防教育知识、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社会和全民的国防教育意识、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己任,以“传承红色基因,留住红色记忆”为使命。大连国防小记者团年举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游学和外事访问场(次)、参加活动人员人(次),被国家有关部门称赞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进行有益探索的‘大连模式’。” 王杨老师介绍: 王杨,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年11月生,年11月参加工作,退伍军人,本科学历。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吉林省总队服役。自年4月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曾获年度“大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年度大连市“十佳禁毒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现任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国防小记者项目负责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大连国防小记者团团长。专注于青少年记者培养工作;专注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游学活动、使馆研学、外事交流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实施工作;专注于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国防教育、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传授工作。 瓦房店旧址位于瓦房店市南共济街一段8号,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整个院落北有正房5间、西有厢房3间,南侧、东侧以围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院落,东墙开门,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多年前,瓦房店一带是古木参天、杂草丛生、人口稀少、地势低洼、经济落后的无名小村。 清朝初年,这里才成为盛京(今沈阳)至旅顺口、复州至庄河的官道交汇处,设过驿站,成为调动军队和运送粮饷的必经之路。 康熙年间,瓦房店还只是一个村,当地百姓的住房简陋矮小,都是泥土砌成的平房。独有四家客店:王家、曲家、金家和栾家。 清朝光绪年间,曲家盖了三间青泥瓦房开大车店,为来往行人提供吃住的场所,因此人们都叫它瓦房店,长久以后,便当作村名叫开了。 年,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在此设站,把火车站定名为“瓦房店”。后来,随着当地由农村逐渐转变为城镇,瓦房店地名影响渐大。 曲姓人家盖的青泥瓦房,位于今瓦房店市工人文化宫路西,因扩建道路已被拆除。年8月,瓦房店旧址重建,瓦房店市博物馆迁入。年,瓦房店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