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报刊亭—城市街头文化城市的小小报刊亭,承载着大大文化,在便利惠民的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城市的报刊亭一个接一个的消失了北京,上海,深圳......茂名的报刊亭,如今都怎样了?小编尝试在地图上搜索“茂名报刊亭”整个茂名地区显示的只剩下17家大多数都集中在茂名市区走访了几家印象中的报刊亭的位置都吃了闭门羹▽站前路报刊亭华侨城报刊亭现在所有的阅读都可以用手机代替,还有多少人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呢?如果有一天茂名的报刊亭消失了你会怀念它吗?1田家炳实验中学旁报刊亭这家报刊亭位于实验中学隔壁,看到那个它还在的时候,小编内心有点开心和激动,因为它曾陪伴了小编在实验中学的那三年。这家属于茂名最早的那批报刊亭,生意已经不如以前,阿姨告诉我们,在报刊亭刚兴起那时,每天来往这里的人都络绎不绝,曾经能卖上百份的报纸,而现在一天只能卖出几份。因为靠近高中部,这家报刊亭的书籍种类也相对较多。书架上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书刊,《知音》《青年文摘》《意林》《故事会》整整齐齐地罗列在书架上。阿姨说《读者》《青年文摘》依旧是这里最受学生喜爱的书刊。说到以前的往事,阿姨笑着说到"现在手机消息这么灵通,你们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看报纸咯”阿姨说自己年纪也大了,报刊亭的生意会一直做下去,她觉得要是不卖报了,报刊亭就不叫报刊亭了......那些还在看报纸的人们,他们不会因为时过境迁,改变习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报刊亭的守护有了意义。2华山路报刊亭绿意贻荡,摇晃的树影落在了华山路旁的报刊亭。相比于其它报刊亭,这里显得颇为热闹。这家报刊亭店的阿姨已经在这里开了十几年了,由原先在少年宫一旁,搬迁到了这里。曾经,放学过后,这里就是三中学生们的天地,从故事会、意林、青年文摘,到当代歌坛、米娜,昕薇,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些杂志撑起了同学之间的谈资。报刊亭卖的不只是一张报,一本书,而是一份情怀。这里有着我们存留心底的记忆,有我们不舍的美好时光。虽然现在三中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以前常来光顾的那几个学生还是会跟阿姨保持好联系。“在工作之余那些学生还会来找我买买书,聊聊天”说到这些的时候,阿姨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笑容。阿姨说这个报刊亭更是见证了她孩子的成长岁月,“开报刊亭那年,我的孩子才4岁,现在我的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咯”在这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不仅有岁月的味道,更充满了幸福的味道...3十三中爱心报刊亭位于春苑公园旁的这家爱心报刊亭,从开始营业至今已经有18个年头了。在以前的报刊黄金年代,这里的《读者》曾深受十三中的学生极度喜爱和追捧,而现在来这里帮衬的基本上只剩下一些老顾客了。杂志还是一直在更新,只是以前那些去买杂志的人却没有时间看,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或是学习的压力吧。经过岁月的沉积,挂在报刊亭上的书刊已经褪去了色彩,夹着书刊的铁夹也已经生锈,仔细一看,有一些书刊的发售年份已经是年的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新闻有时还没发布,就已经推送到你的面前。在很多报刊亭上,不难发现有些报纸新闻是前几天的,有些甚至是几个月前的。4中国移动对面报刊亭这家报刊亭位于中国移动对面。与其他店的报刊亭老板比起来,这家店的老板就相对比较年轻了,这位大哥告诉我们自己刚接盘这家报刊亭3个月,由于该位置附近人流比较大,生意还勉强过得去。在这个四平方米的不到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饮料的种类不比普通便利店少,老板告诉我们,来这里买报刊的人,其实并不多,买饮料、香烟成为了报刊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间小小的报刊亭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回忆它的繁荣、衰落折射着茂名这些年的变化曾经我们也都在报刊亭买过《故事会》、《意林》、《青年文摘》......我们也曾经是那个爱看纸质文字在本子上写日记、记录心事的少年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更快捷的“拇指阅读”里。而仅留的这些报刊亭的存在,便能提醒满街匆忙的脚步,从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抽离出来。城市在发展现在不断有新颖的城市书房新建的图书馆......有人说报刊亭的消失是必然的但是如果这一天真的要来临希望这一天来的再慢一些曾经的方寸天地,藏着一扇扇我们通往世界的大门。趁它们还在,不妨放慢脚步,在那里停留片刻吧!互动话题关于报刊亭,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还记得买的第一本杂志是什么吗?欢迎留言分享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