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左至右:民二庭副庭长阎妍、民七庭副庭长范瑞瑶(第二组组长)、民一庭四级高级法官于长江 内容来源丨范瑞瑶 图片来源丨叶凡熙 徐世铭 文字编辑丨王璐 美术编辑丨孔繁非 责任编辑丨由好 \ / ★ 如何以审判质效为中心系统抓强基工作? 如何将中院前沿指挥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如何加强基层能动司法意识,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且看——大连中院“优秀法官基层行” 大连瓦房店市法院,下辖15个人民法庭,是全省法院人民法庭数量最多的基层法院,大连中院“优秀法官基层行”第二组的工作就在这片沃土上展开。 “瓦房店市法院辖区面积广阔,法庭数量众多,我们的第一次基层行决定在瓦房店法院本部与人民法庭庭长集中交流,迅速全面了解情况。”第二组组长、民七庭副庭长范瑞瑶说。 瓦房店法院十分重视,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勇峰主持会议,岭东、复州城、谢屯、永宁、李官人民法庭庭长代表参加座谈。 初见,座谈会上,没有寒暄,单刀直入。第二组认真听取了瓦房店市法院人民法庭基本建设情况、审判质效管理平台数据指标运行情况、各法庭的独特优势、“示范”法庭创建和“五化”法庭建设成果、诉源治理工作进展等整体情况,对瓦房店市法院人民法庭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结合法庭实际情况和短板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向。针对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工作组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新版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对法庭有什么要求? 小组回答:新版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实质解纷、质量优先、兼顾效率、重视效果上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质效提出新的要求。各法庭要通过新版指标体系的前期测算数据发现问题、补足短板,推进法庭在同类群体之中进行自我对照评价与自我调整提升。各法庭要及时解决人民法庭履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问题发掘和疏通机制,实时掌握审判工作运行态势,确保“五化”建设和示范创建的任务如期实现。“五化”建设对法庭质效有相应底线要求,各法庭要确保质效指标持续向好。开展“示范”创建的法庭需要在底线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新版审判管理指标体系中的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一审裁判被改判发回重审率、审限内结案率、平均结案时间、一审服判息诉率等主要质效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问题二:诉源治理效果如何体现在法庭审判质效提升上? 小组回答:审判质效综合提升涵盖质量、效率、效果多个方面,各个指标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人民法庭也要从多维度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将诉源治理的效能向审判质效全方位辐射。各法庭要汇聚各职能部门、单位力量,做优诉源同治基础工作,针对本地区家事、人损、房地产、金融等矛盾多发领域,推进类型化解纷,吸引各方力量,提高调解精准度,充分利用专业群体的专业知识进行调解,高效率、低成本将纠纷化解在诉讼前,提升诉前调解分流率。要做好解决人案矛盾的前端工作,树立一次性解纷理念,持续跟踪进入诉讼内的案件,与诉讼内调解形成合力,尽可能一次性、一揽子调处矛盾,助推案件比的降低,在前端避免衍生案件。要设法扩大解纷群体,拓宽案件适用范围,充分发挥好“四所一庭”的诉源治理优势,细化流程,切实支持指导好人民调解,推动矛盾就地化解,推进力量下沉,主动前置纠纷化解防线。 问题三:上诉案件平均流转周期如何有效缩短? 小组回答:上诉案件流转平均流转周期是目前省院质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新版指标体系中对应为上诉案件移送时间(参考指标)。有效缩短上诉案件平均流转周期既对提高法院质效指标有正向作用,也是方便群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过信息化建设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可以高效便捷地缩短上诉案件平均流转周期。首先,中院线上办理上诉程序已经畅通,能够实现二审网上立案,各法庭要引导当事人直接网上办理上诉手续;其次,各法庭要提高结案、归档环节的效率,缩短对应时间,并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