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瓦房店学?』 瓦房店学简单点说就是代表着一种技术堕落,曾经辉煌傲人的技术水准经过短时间的折腾之后变得破落不堪。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瓦房店这个名字本身就隐含着堕落的蕴意。大瓦,古时候称为复县,有时也叫复州,到了近代才改为瓦房店。名字由来或许有段传说,但是我们从字面去理解,无疑可以这么解释:一家瓦房下的店。 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一些典故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喜感:我乃运城关云长!这算是比较普通的自我介绍。包头吕布在此!这句的威力如何?再来看更喜感的典故:李塑雪夜入驻马店。画面实在太美。 其实,金庸小说里的武功传承有很明显的瓦房店倾向,我们不妨看一看。 1 one 金庸武林的瓦房店现象就是某派的武功达到一定峰值的时候,陡然间下降明显。极少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 如果某派中偶尔出现了一个鸠摩智、左冷禅、段誉式的人物,多半也是他们或者天赋异禀,或者遭遇惊奇。 2 TWO 我们先来观察两个道家大派——全真教和武当派。这两者有着类似的经历——王重阳和张三丰作为创派始祖在武林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两位师尊都收了七个不成气的弟子;两位的徒子徒孙一辈,简直不忍直视。 金庸先生在解释这个现象的时候,似乎常常用「天赋」含混地蒙混过关。这也常常蕴含着东亚「富不过三代」,一蟹不如一蟹的隐喻。 3 THREE 还有其他门派是这种情况吗? 有,几乎都是。我们不妨再说说丐帮。金庸小说中丐帮最早的历史传承就是汪剑通。然是汪剑通的武功显然比他的弟子萧峰弱了很多,这也没什么好解释。作为内亚人的萧峰学起武功来比之洼地的编户齐民就是有天赋很多。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实丐帮最最风光的时候就是这段时候,也就是萧峰带来的内亚血性输入。根据新版《天龙八部》,萧峰将降龙十八掌教给了人生开挂的虚竹,然后再由虚竹教给丐帮下一代帮主。 因此,我们会发现紧接着《天龙八部》故事线的《射雕英雄传》前后是丐帮武功最鼎盛的时候。 但是,洪七公的丐帮之后又急转直下,变得堕落不堪,到了《倚天屠龙记》史火龙的时代,连降龙十八掌都只剩下十二掌了,瓦房店现象可见一斑。 丐帮武功的堕落,洪七公不可不任其责,这也折射出了为什么大多数武林门派武功会堕落。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细细分说这个问题。 4 FOUR 在东亚,有一种「厚古薄今」的传统一直存在,那就是古代的东西比之现代就是牛逼。放入金庸武林的话语体系里也是如此。 例如金庸后期作品《笑傲江湖》里的武功放在前代简直不值得一笑,为什么?那就是令狐冲学了独孤九剑之后就可以吊打全场,就连武当的冲虚掌门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我们按照之前越往后越堕落的逻辑推演,冲虚的武功可能连武当第三代弟子,在张无忌手下走不了一招的宋青书都不如,这很有可能就是现实,但是另一个现实是:就这样,冲虚还是那个时代引领武林的几大高手之一。 这又是金庸武学瓦房店现象的证据之一。 5 FIVE 这大概就是东亚史观「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金庸小说中的一种写照,我想金庸先生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正是想探讨脱离这种路径的方式,于是我们看到金庸初期小说《碧血剑》会有大伙一起去渤泥岛创业的桃花源式幻想。 然而,金庸先生写小说写着写着大概也陷入了东亚式困境的绝望之中,那种永远繁荣的逆熵现象的一种回望。 只是,我们也都知道金庸先生只讲结论,不讲源头,他老人家只知道这种现象最终所产生的现实悲剧效应,却对这反复的堕落轮回视而不见。或许他知道,且不愿意说,又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 尾 END 接下来两篇文章,我会从瓦房店现象的原因和如何逆转瓦房店现象的方法两个角度来解释金庸他老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不念正确 END 不畏正确 FabianLl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