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83.html

回望历史,铭记历史

从革命历史记忆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动力

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紧跟时政步伐

我们一起

走进连城培田,探寻客家文化;

缅怀先烈伟绩,追忆红色岁月。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立德树人”的重要课题。5月2-3日,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四年级(7班)开展了主题为“传红色精神·谱奋进青春”长汀中复村松毛岭、培田古民居两天一夜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走出校门,登上前往松毛岭的大巴车。一路上同学们欢呼雀跃,歌声嘹亮,兴奋不已。车上带班老师讲解松毛岭、中复村、培田古民居的历史。并再次强调活动纪律的重要性,并带领同学们做互动活动,教唱红歌,让他们在愉快的互动活动中到达松毛岭。

下车后,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前,高大挺拔的纪念碑边风悲云泣,仿佛向他们诉说着当年悲壮的一幕历史。当年松毛岭的战斗故事(七天七夜),……战斗非常惨烈,飞机轰炸,红军的皮带、衣服被炸得满天飞,挂在高高低低的树枝上,牺牲烈士的断臂飞出去二三十米远……,战后满山遍野的乌鸦竟把碗口粗的树枝都压断了,满山的绿苍蝇两年后才消散,两年后才有人敢上山。保卫苏区东大门、坚守战斗的红九军团和红军独立二十四师连续血战七天七夜,伤亡多红军战士,杀敌一万余人,最后被迫撤出阵地。

松毛岭战役后,当地的村民见漫山遍野红军烈士的遗体无人安葬,便自发成立“无祀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上山埋葬红军遗体。此后,每年七月中元节期间,当地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祭奠英魂。“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在松毛岭战役战地遗址红军英烈公墓处,这14个大字立在公墓上方,令人肃然起敬。公墓正中间立一块大型无字石头碑,周边则是无数颗鹅卵石,这里埋葬着上千具红军英烈遗骸,人们称之为“松毛岭战役红军无名烈士公墓”,以此纪念在战争中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

学包扎

现场教官为同学们演示如何正确的包扎伤口。在讲解包扎技巧时,有些学子自行来到前方,拿着纱布,跟着随行医生一同学习包扎手法,相互间实操练习。

体验挑担子、抗弹药箱、学包扎

沿着当年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同学们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亲身体验当年革命者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里,挑粮送弹、护送伤员的战斗生活,感受革命岁月艰辛。

沿着当年红军战斗的路线,同学们还参观了松毛岭战役指挥部旧址——郭公寨,听着解说员的讲解,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在郭公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景,体验了这段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岁月。

同学们通过身体力行体验革命艰辛,更加真切和深刻地感受到了先辈们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现场教学:长汀中复村——红军长征第一村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长汀中复村——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是当年松毛岭战役的总指挥部所在地,是闽西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历史见证,也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零公里处。

在红军桥上,同学们看到了桥柱子上刻下的“生命等高线”,这是当时可以参军的身高线,因为众多英勇的闽西子弟在惨烈的战争中牺牲,所以这参军的身高线被称为“生命等高线”。

同学们听红军后人讲述先辈钟根基的事迹。当年他和17位兄弟一起参加红军,只有他活着回乡。钟根基荣立过二等功,成为正团级军官,但当他得知当年一起参加红军的16位兄弟血染疆场时,毅然回到家乡务农,为的就是替其他16个兄弟尽孝。“只要哪家兄弟的父母去世,他就去做孝子,帮忙入殓扛丧。谁家父母进行二次葬,他帮忙‘捡金’。”这份职业很多人不愿意做,钟根基却默默的做了下去,也因为从事这个职业,他终身未娶。年,他收养了两个失去父母的女婴,含辛茹苦把她们抚养成人。上世纪末,钟根基老人走完了他光荣却坎坷的一生。老人在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请把军功章让我全部带走,因为它们是我们17个兄弟用命换来的,我要把这些军功章还给他们!”

与红军桥相连的,是一条米的古道。这古道为汀州通往上杭、连城的一段古官道,系卵石铺砌而成的,街两边为土木结构瓦房店面,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极为繁华。当年这条古街道为红军提供大批物资,因此又被称为“红军街”。

走过“红军街”,来到了观寿公祠,而“长征零公里处”石碑就在观寿公祠前。

当年,松毛岭保卫战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观寿公祠,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指挥了战斗。年9月,国民党为"围剿"苏区,向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发起猛烈攻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为保卫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浴血奋战。年9月30日,红九军团等在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在此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体验式教学:举行隆重的长征再出发仪式

当年红军长征出发时,留守的男女老少等候在路旁,为子弟兵递上一碗又一碗的酒。把煮熟的蛋涂上红艳艳的野生月季花汁,期盼红军红红火火打胜仗,送上一程又一程,千嘱咐万叮咛:“我们等着你们回来!”同学们实践了当年红军战略大转移的情景,喝壮行酒,吃福寿蛋,开启长征……

夜越深,情越浓,晚会即将拉开序幕,黑夜藏不住同学们的笑靥。

舞蹈、歌曲……精彩纷呈的节目里,是我们才华横溢的同学们的汗水,也是导师们不辞辛苦的付出。

欢声笑语中一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

走进培田古民居,探寻客家文化

培田古民居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13.平方公里。这个客家小山村拥有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个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培田的建筑风格迥异于永定土楼,相较于永定土楼的封闭和坚固,培田民居则显得开放和优雅。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是汉族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探秘古民居寻找最美转角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培田古民居。研学导师为同学们设置重重难关,同学们只有通过完成每个点的特定任务,才能获取相应的拼图碎片,最后通过完成拼图找到最美转角。

植物扎染

同学们走进这座保留了八百年建筑原貌的村落体验扎染,研学导师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并用童趣化的语言引导同学们自主尝试折叠、扎皮筋、浸泡染色等步骤,在做做玩玩中同学们了解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快乐,丰富关于扎染的实际经验,感受扎染的乐趣及图案出现时所带来的惊喜。

1

2

3

4

农耕体验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勤俭节约意识,让他们了解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同学们对于农耕文化知识缺失的问题,我们还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组织了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同学们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其中乐趣。

激发潜能、磨砺自身、提升自我,这就是——行走在路上的课堂!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从思想到实践上满载而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